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47章

關燈
寶應觀演法的結果, 須臾就傳遍了東京城的大街小巷。十六匹駿馬才能拉開的鐵球, 光天化日之下的驚雷, 還有天子親臨封賞,都是讓人津津樂道的談資。那些大著膽子親眼去看的,更是恨不能把這場法事吹得神乎其神。

而《日新報》也緊跟時事, 推出了夢溪生的雜文。非但詳細描述了演法的過程,闡明其中道理,還把重覆實驗的關鍵公諸於眾。這下那些未曾親眼瞧見的人也按捺不住了, 不少人都尋了鐵匠來做這“大氣球”, 甚至有商家成套出售,連抽吸的唧筒都準備妥了, 專供實驗大氣壓力。雖說沒幾家能制出寶應觀那般一尺半的大鐵球,但是小些也不耽誤演法嘛。只要抽幹水, 封上氣閥,尋常巴掌大的小球, 也要用力才能拉開。而重新開啟氣閥,孩童輕輕一拽就能把鐵球分成兩半。這等顯而易見的差異,也漸漸讓人對“大氣有巨力”的說法生出了信服。

當然, 還有些精明的醫者, 也開始把這道理運用在了醫理中。一時間,東京城裏用吸筒治病的都多了起來。浸過藥的竹筒用沸水一泡,趁熱吸在人身上,祛除病氣。原本用於治療癰種瘡毒的“吸筒法”,現在反倒要用於治那些頭痛腦熱, 風寒侵體的毛病了,也是許多人都始料未及的。

民間尚且如此,更不用提士林了。之前覆杯實驗,就讓不少人津津樂道,生出了許多想法,現在驟然聽聞大氣竟然有此巨力,又有幾個能坐得住?只是此事來的突兀,保甲法又橫亙在前,讓人無法集中精力。就算心底想的再多,也沒有多少人在此事上暢言,生怕有人誤解自己不關心朝政,只一心俗物呢。沒見那緊跟風氣的《明德報》,這次都沈默了下來嗎?還有誰肯冒然出頭。

身為學識廣博的大儒,王安石對於此事也有聽聞。他正在籌備自己的《三經新義》,原本想要趁著為相主政的大好時機,傳揚自家學說。對於這新冒出來的大氣壓力,自也十分重視。然而此刻,他卻無心鉆研此道,只因他辛辛苦苦準備的保甲法,遭到了另一輪猛烈攻擊。那攻擊者,不是別人,正是之前他還看好,推薦給天子的張載張子厚!

這也是王安石萬萬沒有想到的,畢竟保甲法跟張載自己提議的兵將法有頗多相似之處。現在突然跟他唱反調,且不是陷自己的恩主,幫他在陜西推行此法的蔡挺於不義?況且張載雖有名聲,官職卻並不很高。如此冒然行事,不怕被擠出朝堂,再也無法立足嗎?

然而也正因那兵將法,他的攻擊,才比旁人更難招架。

在張載連上兩道奏折之後,連王安石也被喚到天子面前,與他對辯。

“張校書曾撰《涇原路經略司論邊事狀》和《經略司邊事劃一》,連環慶經略使蔡挺都用了汝之兵將法,如今卻說保甲法不合時宜,豈不荒唐?”一上來,王安石就直刺張載痛腳。

這一句話裏,暗指他背主,言行不一,不可謂不毒辣。誰料張載面色不改,坦然道:“下官在陜西時,是曾言兵事,助蔡經略理軍。然而這些見識,都自邊郡而來,亦只能用於邊郡。若是天下皆用,反倒成害。”

這答案頗有些狡猾,王安石冷冷一笑:“法度有缺漏,故而無法推行。如今保甲法旨在查漏補缺,以大不同於你那兵將法。況且也非即刻推行全國,只是先在京畿施行,已安民心。”

這回答也算滴水不漏,張載聞言卻輕嘆一聲,突然道:“敢問相公,可曾領過兵,治過軍?”

這話王安石可全然不懼:“三司條例司協理軍、政、財事宜,本官也翻閱過諸多文書,詢問了不少官將,才做此法。養兵需用錢糧,軍中狡頑怯戰者卻不勝數。募兵終歸虛耗財帛,不如練兵於民。”

這才是他對保甲法的最終期盼。能以征兵替代募兵,節省大量軍費,同時增強軍力,安定民間。如此一舉三得的法子,竟還有人說不妥,真是一葉障目!

張載豈能聽不出他話裏的意思,目視他良久,終是搖了搖頭:“相公謬矣。花錢養兵,尚不能戰,如何能盼毫無所得的百姓悍不畏死?”

這話可是戳中了趙頊的心思,他也忍不住點頭:“張卿所言甚是。”

他就不看好王安石征兵的打算,每年花費巨億,養那群禁軍,尚且不能戰。換成征兵就能了嗎?

王安石卻不願認輸,立刻道:“征兵方為古制,自唐以降,皆為兵民不分,方有戰力。只要取消黥面之刑,百姓有勇,知廉恥,亦能戰。”

這話倒是不假,自秦至唐,皆是從民間征兵。就算有時因征兵過重惹出民怨,該打的時候,還是相當能戰的。而王安石,指望的正是此法重新啟用,替換掉那讓朝廷背上重擔的募兵養兵之法。

然而這番雄辯,正是張載等著的:“秦漢征兵能戰,是因軍功賞爵。唐時府兵能戰,是因藩鎮自重。相公是想覆哪樣?”

這話一出,王安石臉色都變了。大宋開國就嚴控兵將,正是不想鬧出五代時的藩鎮之亂。軍功賞爵更是觸犯了官僚利益,絕不可覆行。這兩句簡直是誅心之言了!

“官家明鑒,臣絕無此意。”王安石立刻對天子道,“保甲只為訓民,並無異想。”

趙頊的臉色也不大好看,他可是天子,最忌憚的莫過於軍隊不受掌控。若是王安石真有這樣的想法,怕是立刻罷黜也不為過。

張載卻不肯放過他,也拱手對天子道:“官家明鑒,若無賞爵賞田,民不得利,如何肯戰?抽丁練兵,只會使百姓憂心,畏懼被官府抓上戰場。這樣的兵,當真比募兵要強嗎?”

這句話,徹底擊潰了趙頊的心防。他沈著臉,緩緩頷首:“保甲抽丁,是有些不妥。”

對於保甲法,趙頊最看重的還是其安民防亂的功效,原本就沒有用保丁作戰的意思。然而以前從未有人說的這麽明白,直斥征兵害處。現在聽到軍功賞爵,乃至藩鎮府兵的說法,滿心都是抗拒,哪還肯答應?

大勢已去了。王安石見天子神情,就知道保甲法肯定要被更改了,心底不由一沈。卻還不願放棄,立刻道:“即便不征兵,保甲也可安民。結戶成保,鍛煉武藝,可斷絕匪盜,使得百姓安居,察奸而顯諸仁。”

這話就很合趙頊胃口了,但他想了想,還是轉頭對張載道:“張卿奏章有言,此法也不能護鄉裏?”

張載不卑不亢的答道:“臣是有此言。保甲五百戶為一大保,幾為一村。若是遍行州郡,則各地皆有持兵力之富戶。若是此輩欺壓鄉裏,禍患州郡,又要如何彈壓?聯保不是不可,但是練兵萬萬不成。不若變練兵為賞罰,抓賊者賞,庇護者罪。若有大寇,即刻上稟官府,由縣尉派兵去拿。”

他的話音剛落,王安石就沈聲道:“說來輕松,如今各地差役也有不足,更難抵禦兵匪。若非如此,又哪來的遍地賊寇?”

“那便在郡縣增兵。”張載道。

“兵從何來?又要靡費多少錢糧?”王安石可不覺得這是個好主意。

“軍中冗兵,總要想法安置。若有年長、傷殘者,只要品行不差,都可放還鄉裏,協助官府整頓地方。如此一來,既能節省軍費,又能安定鄉裏,豈不兩全其美?”張載也是早就想好了對策。

王安石的保甲法,並沒有包含裁軍一項,是怕軍中那些好逸惡勞,驕惰成性的兵痞驟然解甲,反倒為禍鄉裏。然而這些人,白養著又有什麽用處呢?又不能戰,又要花錢,還不如擇取些有用之人,分批散入民間。只要安排妥帖,給他們官職土地,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,他們就能發揮些用處,總比枉費錢財要好。

趙頊一聽這話,眼睛就亮了:“此法似乎可行!”

如今禁軍足有一百四十萬眾,若是能裁撤一些不堪用的,節省下來的錢糧就是個驚人的數字。而把有用的退伍兵卒安插在民間,只需花費些俸祿,就能使其平定地方。怎麽想都是個穩妥劃算的買賣啊!

王安石沈默片刻,突然又道:“既不操練百姓,又要裁撤冗兵,將來如何對敵?”

他設立保甲法,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藏兵於民,得以抵禦西夏、遼國。現在被全盤大亂,將來戰時要怎麽辦?

“自然要勤於練兵,在邊郡設立新軍,以固定的將領帶兵。如此兵認將,將識兵,方能有戰力。邊郡也可訓練義勇,助大軍作戰。還有相爺所言,取消黥面之刑,讓兵卒有勇力,知廉恥,方可對敵!”這些都是張載早已想過,並且讓蔡挺在涇原路施行的法子。

自澶淵之盟後,害怕遼國再次興兵,邊軍都不敢操練,那還有戰力可言?再者,人人面上刺字,猶若賊寇,誰肯為朝廷賣命?當年狄青那樣的良將,官職樞密使,還不是被副使文彥博擠出朝堂,最後氣郁而亡。

沒有尊嚴和勇氣的軍隊,焉能對敵?

這些就是兵將法的延續了。此刻,連王安石都有些說不出話來。張載是反對了他制定的新法,但提出的練兵之法,卻又與他的想法有些不謀而合。而自己只是在卷宗上得到的,對方確是身在邊陲,親眼所見。若論推行,怕是連他都有不如。

趙頊已是龍顏大悅:“這練兵之法,當即推行才是!崇文院還是屈才了,張卿不如調入樞密院,主理此事吧。”

這是天子第二次要擡舉他了,而這次,張載沒有拒絕,欣然領命。

看著兩人君臣相得的模樣,王安石的神色沈了下來。看來軍事上的改制,三司條例司是再也不能插手了。這一局,他敗了,敗得極慘。

等二人退出了大殿,一前一後走在廊下,王安石突然駐足,對張載道:“子厚因何改了念頭?”

他之前的所作所為,可不似作偽。應該也會秉持中庸之道,哪怕有異見,也不輕易出口。雖說王安石深恨他惜身,不肯為自己所用,卻也沒想到他立場轉變如此快,就跟換了一個人似得,突然激進起來。

看著王安石,張載輕輕嘆了口氣:“相公又何必在乎根由?下官只是惜天下百姓,不想使民苦於兵役。”

他的保甲法,就會讓民苦於兵役嗎?王安石暗暗咬住了牙關:“壞了保甲法,你諫言之法,就能順利推行嗎?”

“那是新法,自也會有人反對。”張載坦然道,“只是下官相信,這改過的法子,會比原先的強些。若是殘民,如何富國強兵?相公何不問問自己,究竟是因何而惱?”

那人的目光清朗,既沒有得勝的傲慢,也沒有得天子賞識的喜悅,只是一如既往的沈靜。似乎已經下定了決心,挑起肩上重任。這一刻,連王安石都有些恍惚。他的忿恨,他的惱怒,他的不甘,究竟是為了什麽?只是因為新法被人改的面目全非嗎?不,也許那被冒犯的權威,被奪走的註視,才是他光火的主因。他比旁人都更怕天子突然改了主意,放棄了富國強兵的宏願,自己若是不能立足禦前,一意推行新法,又如何能使國朝振奮?

可是面前這人,不同於其他反對者。他沒有說祖宗法度,沒有誇誇奇談,引經據典。他只是說出身在邊郡幾十年的經歷,甚至提出了一樣連他都沒法反對的新法。這樣的人,的確是異見者,但是敵人嗎?

然而張載並沒有等他答話,只是拱了拱手,轉身而去。看著那步伐穩健,似乎煥發出新生的背影,王安石沈默良久,最終緩緩擡腳,順著同一條路,向遠方走去。

作者有話要說:  保甲法基本上算是新法中最失敗的一樣了,只害民擾民,毫無益處。王安石在征兵上太想當然,而這一想法,從始至終都沒被神宗認同。但是相反,將兵法是新法中最有用的幾項之一,連舊黨上臺後,此法也繼續推行,也確實增強了宋軍的戰力。而這個將兵法就來自蔡挺,想來跟張載也是有些關系的。

比起當橫渠先生,留下名垂千古的四句,還不如當時當世留在朝中,遏制那拗相公的一言堂。其實在當時的朝中,對於國家患病有清晰認知的士大夫絕不止一個,有心改革的出色人才也相當不少。親君子,遠小人,也不至於鬧成最後不可收拾的局面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